- 衛教-抽血檢查的腫瘤指標真的準嗎?
抽血檢查的腫瘤指標真的準嗎?
談到癌症的診斷方式,許多人都會問,健檢時抽血檢查的腫瘤指標(tumor marker)真的準嗎?數值異常就等於罹癌了嗎?其實腫瘤指數的原理是指人體血液中的某類蛋白質,當其濃度上升時,經常與特定癌症相關。因此若透過抽血解析數值變化,可能找出特定癌症,外界常將腫瘤指數視為癌症指數。 然而某些指標高,不見得是罹患癌症;而有些癌症已經很大了,腫瘤指標卻是正常。腫瘤指標數值異常時先別緊張。
先說一個觀念參考,平均來說,當腫瘤直徑達 0.2 公分時,裡頭可能已經有 1 千萬個癌細胞了,當腫瘤直徑達 0.5 公分時,裡頭可能已經有 1 億個癌細胞了,如果到達直徑 1 公分時,可能已經有 10 億個癌細胞了。
但即使用最精密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,可以看到 0.3 公分的腫瘤就不簡單了,所以許多研究就寄望於抽血,想看看能否在早期經由抽血,檢測出癌細胞的指標,藉以更早期診斷出癌症。
但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失望,因為某些指標高,不見得是罹患癌症,而有些癌症已經很大了,腫瘤指標卻是正常,這些腫瘤指標數字的變化經常把患者搞得糊里糊塗。
以下範例
我一位患者原本只是來做健康檢查,結果發現他的癌胚抗原(carcinoembryonic antigen, CEA,正常值是小於5)上升至 8.9 。因為他有輕微貧血,我請他去做大腸鏡檢查,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。還有另一位女士,檢查發現CEA是 7.0 ,結果全身檢查之後什麼腫瘤都沒有,在 3 個月後檢測降到 3.5 ,虛驚一場。類似情況經常會在各健檢中心上演。
話雖如此,腫瘤指標在一般健檢中仍占有一席之地,我認為要知道如何解讀,並配合其他影像檢查,才能更全方位的協助癌症診斷。
腫瘤指標異常≠罹癌
面對腫瘤指標的報告,有幾點要提醒大家注意:
腫瘤指標上升不一定是因為特定腫瘤,有可能是細胞發炎、感染、吸菸等所造成。
腫瘤指標正常,不代表沒有腫瘤。
並非所有腫瘤都有所謂相對應的腫瘤指標,但是某些腫瘤相對應癌指標只有一種,例如攝護腺癌腫瘤指標就只看PSA。
如果腫瘤指標持續上升,一定要持續追蹤。
有些癌症患者腫瘤復發,但是腫瘤指標仍然正常,所以仍需要定期以影像學檢查來加以追蹤。
3 項數值,也要列入觀察:
1.鐵蛋白(ferritin):鐵蛋白是體內鐵儲存量的指標,如果罹患缺鐵性貧血,便會下降。但是它也反映體內發炎及腫瘤狀況,如果持續上升則代表原先腫瘤可能失控。另外,如果鐵蛋白數值過高,則蛋白質補充就要減少紅肉的攝取,以免引起發炎,或增加肝臟負擔。
2.鹼性磷酸酶(alkaline phosphatase):此酶存在骨骼、肝臟、小腸及胎盤中,成長中的孩童數值會上升,可當作骨骼生長的指標。但是若遇骨折、骨癌、多發性骨髓瘤、肝硬化、肝膿瘍、肝癌、膽管阻塞、其他惡性腫瘤、敗血症、懷孕等,也會上升。
3.乳酸去氫酶(Lactate dehydrogenase, LDH):此酶上升可協助診斷肝炎或心肌梗塞,但是,罹患肝癌、肺癌、腎臟癌、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時,也有可能上升。
總之腫瘤指標數值異常時,先無須自己嚇自己,就醫並遵從醫囑進行檢查。影像檢查就是醫師相當依賴診斷癌症的工具,包括內視鏡影像檢查、超音波、電腦斷層(CT)、核磁共振(MRT)、正子斷層造影、核子醫學骨骼掃描(bone scan)等,醫師會依照不同的適應症或保險給付,來做不同的安排。
腫瘤指標相對應的可能腫瘤
Alpha fetoprotein(AFP)→肝癌、生殖細胞腫瘤。Beta-2-microglobulin→多發性骨髓瘤、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(CML)、淋巴瘤。
Beta-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→絨毛膜癌、生殖細胞腫瘤。CA15-3→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子宮內膜癌。
CA19-9→胰臟癌、膽囊癌、膽管癌、胃癌。CA12-5→卵巢癌。
CA72-4→消化道腫瘤、女性生殖器官腫瘤。Calcitonin→甲狀腺髓質癌。
Carcinoembryonic antigen(CEA)→結腸直腸癌、肺癌、胰臟癌、乳癌。
Chromogranin A(CgA)→神經內分泌腫瘤。CYFRA-21→肺癌。
Cytokeratin fragment 21-1→肺癌。EBV VCA IgA/EA IgA →鼻咽癌。
Immunoglobulins→多發性骨髓瘤。Neuron-specific enolases→小細胞肺癌。
Prostate-specific antigen(PSA)→攝護腺癌。SCC →鱗狀上皮細胞癌。
Thyroglobulin→甲狀腺癌。
#劍橋關心您的健康 #預防疾病 #遠離病痛